雅虎時代已經過去!

「告別車庫裡的小鬼,迎來新的鐵路大亨,順便法庭上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以這樣一句感嘆來迎接後雅虎時代——不管最終是否被微軟收購,雅虎的時代已經過去。
雅虎與微軟也漸行漸遠。5月9日,微軟解除了早前提出的10名雅虎候選董事提名。5月10日,Google高層稱,Google的技術已證明能幫雅虎擺脫長期收入下降的局面。微軟稱,雅虎與Google的合作正是其放棄收購的原因。雅虎自身卻態度曖昧。1995年至今,雅虎已歷經12年風雨。其間,全球網際網路發展波瀾壯闊,雅虎曾是一個時代的符號。

那個時代裡,冒險、突發奇想一刻不停地推動著技術朝著更大、更高、更便宜的方向發展,一個大學生可能一夜暴富,楊致遠們可以笑傲傳統商業邏輯,敘寫傳奇。

然而,正如克魯格曼所言,接下來的網際網路將重回傳統商業邏輯。槓桿收購、知識產權保護、成本、產品服務差異化、用戶鎖定等瀰漫業界,主角亦不再是車庫裡的大學生,華爾街的銀行家和傳統行業(軟體、媒體等)裡遊目四顧的資本大鱷取而代之。

雅虎時代

1995年,斯坦福的華裔學生楊致遠與美國學生大衛·費羅共同創建了一個網站。當時他們的博士研究課程是計算機輔助半導體電路設計,與網際網路風馬牛不相及。他們憑著熱情與興趣將萬維網上的網站分門別類,並按照自己杜撰的分類法建立一個網站目錄。

網民們很快發現這個網站,並且訪問的人越來越多。楊致遠與費羅乾脆放棄了博士學業,專心致志地建網,並將網站更名為Yahoo!。同年4月,1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注入,兩人搬出了斯坦福,在附近的山景城租了辦公室。

一個新時代就此拉開序幕。雅虎之前的時代屬於網景、微軟、美國在線AOL,雅虎將要超越他們。

在前雅虎時代,網民行為以瀏覽為主,人對網路有一種新鮮感,對利用網路訊息卻沒有經驗,只是被動地跟著鏈結在網上閒蕩。網景、AOL、微軟迎合了這樣的需求。網景、微軟提供了瀏覽器,提供了入口,AOL將傳統媒體訊息電子化,提供了內容。

隨著網上訊息量與服務爆炸式增長,網民開始主動尋找訊息。楊致遠最先看到了這種變化。他說,網際網路最重要和基本的就是讓用戶有足夠多的理由來訪問你的網站,使用你的服務。

最後,一個新的概念「入口網站(portal,門戶)」產生了,雅虎成為了入口網站的代表。其當時的應用包括網上分類訊息搜尋、電子郵箱、股票價格、聊天室、新聞、天氣預報、體育消息、黃頁等。

事實上,有希望在入口網站時代獨領風騷的不只是雅虎,除了網景、微軟、AOL外,Infoseek、Excite、Lycos等最早的搜尋引擎廠商都有機會。

楊致遠的成功在於,最早覺察了入口網站時代的到來,並做出決定:在入口網站時代,一定要超越搜尋引擎,那時的搜尋引擎尚無贏利模式。

雅虎的成功還緣於網景的失誤——網景公司創始人安德森非常喜歡雅虎的網站,他把網景瀏覽器的一個最重要的按鈕,網上搜尋指向雅虎。直到1995年12月份,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兒才告結束,當網景已經意識到雅虎的網站是一棵搖錢樹時,雅虎的用戶已經超過網景。

1996年,雅虎IPO,股票被炒上了天,楊致遠和費羅每人擁有1.3億美元的股票。

痛失搜尋

1998年,雅虎預計每股贏利32美分,股價超過100美元,市盈率超過300倍,而微軟的市盈率僅52倍。較1996年,其股價比IPO時翻了23倍。

那時楊致遠說,「我自己並不是每天都看雅虎的股票,但矽谷的工程都數次看自己的股票。」

就在楊致遠感覺最好的這一年,Larry Page和Sergey Brin創立了Google。Google引入PageRank的網頁排序技術,成功地解決了網頁相關性問題。通過Google找新聞將取代上雅虎看新聞,處於巔峰的雅虎對此毫無知覺。

過去5年,網際網路訊息呈爆炸式增長,訊息已經氾濫,網民的行為再次發生變化,通過關鍵字搜尋查找新聞成為網民的主要行為。Google迎合了這種需求,擁抱了新的時代。

楊致遠很快發現雅虎提供的目錄搜尋不如Google關鍵字索引。為了給網民提供更好的服務,楊致遠決定使用Google的搜尋引擎技術,雅虎向其付費。那時Google有用戶,但還沒有獲得廣告主的青睞,賣Adword與Adsence廣告還是5年之後的事情。

楊致遠犯下了比當年網景的安德森更嚴重的錯誤,直到2004年,雅虎才發佈自己的搜尋引擎戰略,棄用Google。而此時來自雅虎的收入對Google已不重要,其Adword與Adsence廣告正呈爆炸式增長。

為彌補搜尋的失誤,雅虎於2004年先後收購Overture、Inktomi、Infoseek、Lycos等公司,付出超過20億美元。Overture是關鍵字廣告的發明者,業界認為雅虎已經在搜尋技術領先,但Google此時已深入人心,完成了對用戶的鎖定。

歷史總是重複這樣的情節——每當產業升級時,舊的產業領袖總不僅坐失良機,還給新的產業領袖提供打敗自己的機會。之前有IBM把操作系統軟件的訂單給了微軟,現在雅虎使用Google的搜尋技術,讓Google成為新的網際網路領袖。

英雄寥落

如今的網際網路,Web2.0撲面而來,但與網際網路啟蒙時代、入口網站時代及搜尋時代相比,卻現有網景、雅虎、Google這樣的英雄。

YouTube、 Facebook、Myspace曾隱現出這樣的希望,但在真正成為明星前,它們已經被傳統的網際網路巨頭染指,領導這個時代的依然是收購它們的微軟、 Google、新聞集團、和記黃埔——新聞集團5.8億美元收購了 MySpace,Google 16.5億美元收購YouTube,微軟2.4億美元參股Facebook,李嘉誠隨之參股。

Web2.0時代以這樣血腥的方式開場了。西方的主流觀點認為,上述事件是網際網路史上的標誌性事件,它們將成為分水嶺。

它們的標誌性意義在於,克魯格曼的法則已經在網際網路領域發生作用——網際網路失去了最初的純真;它成了大生意,它的隱含規則鼓勵了價格歧視和掠奪這樣有害的社會行為。

在Google上市前,微軟、雀巢曾開出了支票,最後是Google兩位在辦公室養寵物的創始人拯救了Google,他們希望Google單獨發展,延續網際網路時代的理想與純真。

這是一件讓人沮喪的事情,網際網路曾經是一件讓人憧憬的美好事物。理想、激情、智慧能在短時間內顛覆傳統世界的秩序與權威,讓楊致遠們成為閃耀的新星。

媒體一直以「新經濟」描述網際網路,這似乎也預示著傳統經濟學已經失效,一套新的商業策略理論,一套新的公共政策理論將藉此產生。這種美好的表象刺激著矽谷那些充滿理想的年輕人,其中包括YouTube、Facebook、Myspace的創始者們。

事實上,其影響遠遠超出了矽谷。

隨機文章


0 意見:

張貼留言